页眉小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加速挖掘畜牧业节粮潜力——访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3-13 10:02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猪肉的生产消费与民生密切相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日前,本报记者就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畜牧业节粮提效、企业深度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等话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记者:如何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刘永好:这几年,肥猪出栏量与市场消费量的不匹配是造成当前猪周期低谷期拉长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消费信心提振,猪肉价格会有所提升,估计今年下半年回到成本线以上的可能性很大。
  为平抑猪周期异常波动,推动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水平,应尽快完善生猪养殖在环保、土地、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引导规模化猪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引导中小养殖户向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推动行业整体升级。此外,我还建议扩大生猪养殖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开放范围,提升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可用性,引导生猪养殖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顺势顺时出栏;发行专项长期贴息贷款或永续贷款,支持标杆企业跨越周期;通过适当补助等方式支持推动保险公司扩大种猪和育肥猪保险的品种,提升保额。
  记者: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畜牧业节粮提效?
  刘永好:畜牧业上游连着粮食安全,下游连着老百姓的肉蛋奶供应安全。当前,饲料用粮安全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之一。据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9941万吨,而大豆超过2/3的价值是豆粕,重点满足饲用需求。
  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全链条节粮减损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就畜牧业而言,应立足AI新算法、新模型和大数据技术,理解基因、预测表达,支撑基因编辑等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加速挖掘育种、饲料和养殖管理环节的节粮潜力。这就需要推动生物大数据、智能设计等基础算法和模型研发,构建IT驱动的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支持涉农企业建立实验室和研发设计中心,推动数字化生物育种新业态发展。
  记者: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刘永好: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来看,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让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发挥其在市场转化、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把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开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所以,应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开展从科技研究到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鼓励具有条件的“链主”企业牵头,从所在行业科技创新实际需求出发,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实现在种质资源、智慧农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记者: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发力才能更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刘永好: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需要在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汇聚扎根。
  应引导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进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的人才;拓宽乡村产业空间,鼓励支持年轻人就地创业就业,把人才留在乡村。搭建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年轻人提供场地、基础设施、法律和财务咨询等方面的赋能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乡村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本报记者 孙眉 朱一鸣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