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小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最新更新

肉蛋奶消费向好推动国内饲料粮需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9-30 16:10作者:顾剑来源:布瑞克农业大数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稳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导致了城乡居民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各类禽畜产品(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占比有所提高,肉禽蛋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肉类产量达8989.99万吨,同比增长16.02%;奶类产量达3778.06万吨,同比增长7.04%;禽蛋产量3408.81万吨,同比减少1.70%。

     消费需求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引起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饲料粮需求是动物性产品(肉蛋奶)的引致需求,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不断提升。可以认为,未来的国内粮食安全将日益表现为“饲料安全”,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在我国粮食消费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3 国内肉蛋奶年产量统计

图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布瑞克咨询

图4 国内饲料总产量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布瑞克咨询

      在饲料粮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口粮消费下降而减少的粮食数量并不能完全抵消因饲用消费而增长的粮食数量。基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单纯依靠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饲料粮消费需求,需求增加和供给的不足导致了饲料粮供需失衡。此时,往往需要依靠进口相应饲用谷物来满足国内需求。

     从玉米进口来看,中国玉米进口的来源国较为集中,主要为乌克兰和美国。但自从今年3月俄乌冲突发生后,黑海地区谷物外运受到严重阻碍,中国玉米进口从乌克兰转向美国。受供给不畅及市场氛围影响,全球玉米、小麦等谷物价格应声上涨;叠加汇率变动等因素,国内玉米进口成本大幅抬升,玉米进口量也有所减少。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8月,玉米进口量为180万吨,同比减少44.27%;进口价格约为2604.89元/吨,同比增长约21.58%。

      而从大豆进口来看,中国大豆进口高度集中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美豆价格的持续上涨及今年2季度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也在一定程度推高了大豆进口成本。叠加下游油厂压榨利润不佳,企业限产影响大豆进口需求等因素,8月大豆进口降速有所加快。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8月,大豆进口量为716.57万吨,同比减少24.48%;进口价格约为5091.33元/吨,同比增长23.23%。从供应端来看,国内豆粕生产主要来源是进口大豆压榨,进口成本上涨下豆粕价格顺势抬升。

豆粕减量替代促进养殖行业节粮降耗


       近期国庆豆粕价格高企的原因主要在于:供应端方面有所吃紧。在进口成本抬升及大豆压榨利润不佳情况下,国内豆粕所依托的大豆进口规模减少。需求端有所提振。近阶段养殖利润有所转好且市场看好后市,下游饲料养殖企业备货需求推动下豆粕库存持续减少,而今年以来豆粕库存整体维持偏低水平,饲料企业备货加剧豆粕供应偏紧情况。叠加市场情绪干扰等因素,豆粕价格一路走高。据布瑞克监测,截至9月26日,豆粕价格已涨至约5308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4.11%。饲料成本是禽畜养殖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豆粕价格持续上涨下国内养殖行业利润有所承压。

图7 国内豆粕现货价及豆粕饲用粮统计

图片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USDA,布瑞克咨询

图8 国内饲料产量及主要饲料市场价格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布瑞克咨询

      近年来,国际国内豆粕价格上涨较快且不稳定,给养殖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低蛋白日粮的政策不断深化落地,将为缓解国内饲用粮紧平衡问题提供重要支撑。多元配方、少用豆粕、降低风险成为行业共识,农业农村部进而持续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2021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旨在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日粮配方结构,保障原料有效供给。2022年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产业数据来看,国内“豆粕减量替代”也取得显著成效。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